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308位真人故事
我是杨千话,一个95后姑娘。
大学毕业前,我是爸妈眼中的乖乖女,从未走出过家乡四川省。大学毕业时,放弃体制内的安稳工作,花光父母给我准备的嫁妆钱,坚持出国留学。
从全球排名TOP20的大学毕业回国,我却住到富人家里做起了“保姆”。一天工作4-6小时,月薪两万。
很多人觉得这是职业选择的降维思想,但其实,这份看似没难度的工作,却非常考验求职者的专业性。
(日常中的我)
我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市,是家中独女,父母都是普通人,但给我的爱却不普通。
父母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尽可能尊重我的想法,给我最大限度的自由,对我很包容。他们让我知道自己值得被信任,并且可以肆意成长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2005年,我读小学三年级,父亲因为工作需要,斥“巨资”买了一台电脑,这台电脑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开始沉迷于网上冲浪、电脑游戏,有时能从早上6点玩到晚上12点。
父母知道后,只是告诉我,这样长期玩电脑会把眼睛看近视,近视就会看不清东西,而且不能治愈,如果愿意承担这个近视的后果,可以继续玩。
(读书时的我)
当父母给了我最大限度的自由,我反倒对电脑不感兴趣了。进入初中,班里很多同学开始沉迷网络游戏时,我却觉得他们玩的小儿科,想把更多精力用在学习上。
一直在父母身边,不想离家太远,2015年高考后,我选择了省内的大学,学了英语专业。
我们专业的外教老师是美国人,会经常跟我们分享她在国外的见闻趣事,并且鼓励我们要多走出去看一看,同专业的很多同学,在大学期间都在计划出国留学。
受老师和同学的影响,我也萌生了要出国留学的想法。
2018年,临近毕业时,在对未来的规划上,我和父母产生了巨大分歧。
父母早早做了准备,在家乡小县城给我找了一份体制内的工作,并拿出半生积蓄——50万元做嫁妆,希望我能尽快安定下来,早点结婚成家。
此时的我,一心想要出国留学,去看更广阔的世界。
(留学时的我)
虽然父母一直极大可能给了我自由,但是在出国这件事上,他们很不支持。父母发动身边亲戚朋友来劝我,留学回来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风险太大。再者,出国留学一年的费用要几十万,不是我们这种普通家庭可以承受的。
父母反对声非常大,但是感恩他们还愿意给我机会,让我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留学这件事上,我做了很多功课,借着这个机会,把留学的优劣条件和结果,做成报告形式拿给父母看,理性的跟他们分析,并从经济角度、个人成长角度给父母详细做了说明。
父母看到我确实是深思熟虑后做的决定,最终做了妥协。但是父亲撂下“狠话”,如果留下工作,50万给我做嫁妆。如果出国留学,只给30万,多一分也不给,并且以后结婚也不再添妆。
我果断选择拿30万去留学,并迅速找了一家留学中介的上市公司,交了中介费开始准备留学申请。令人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这家中介倒闭了,负责帮我办手续的人不见了踪影,中介费也退不了。
投诉无门的情况下,好在我的英语水平够强,后面申请学校全程自己动手。我的大学专业成绩非常好,GPA比较高,最终申请到全球排名TOP20的爱丁堡大学,且不需要读语言预科。
(出国前要准备的资料)
2019年,开启留学生涯。留学生活很充实,美中不足的是生活成本很高,我不想再给父母增加负担,课余时间去当地语言机构,做了兼职商务英语老师。
一次上完课,我的两个学生提出,想要学习商务中文。虽然我的母语是中文,但并非专业的对外汉语老师,避免误人子弟,我跟机构反应想要开设商务中文。我的印度同事听说后,跟机构提出也要开设商务印语。
机构面对这个情况,提出让我们两人各自先想办法试一下。
我先做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这个事情可以实施,然后设置了课程内容,最后倒时差,寻找并面试国内合适的对外汉语兼职老师。整个流程我全权负责,用最省钱的方式开了课程。
结果是我成功了,机构选了我的方案,开设了商务中文。
(留学时的我)
除了做兼职,我还去当地的公立小学做见习老师,这期间的见闻让我很受震撼。
因为国情不同,英国公立学校一个班级大概只有20多人,配备三个老师,一个主班老师,另外两个老师负责维持课堂纪律。
当有小朋友在课堂上捣乱时,会有专门负责纪律的老师,把这个调皮的小朋友及时带出课堂,一对一跟他做沟通,或者安抚,不会在课堂上当着所有人的面批评他。
欧洲国家更重视基础教育,从业者的素质相对较高,面对小朋友出现的不同状况,老师能更精细化的去处理每个孩子的情况。
2020年,硕士毕业,我从英国飞回国内,因为疫情,需要在上海隔离两周。
(硕士毕业了)
隔离期间,我开始在招聘软件投简历,身边的同学,大都去了大学或者国际学校做老师,我也在这几个就业方向上犹豫不定。
正当犹豫间,我收到一份面试邀约。和我之前了解的所有就业方向都不一样,这份工作是去老板家里做高端家庭教师。
在听到这个工作名称时,我的第一直觉它更像是一份“高端保姆”的工作,是什么样的人想要找名校毕业生去当“保姆”?并且真的能开一月高达2万的薪资待遇?怀着好奇的心态,我去参加了面试。
老板告知我,去他家做高端家庭教师,一天只需工作4小时,做饭、家务、杂活都有专职人去做,我只负责孩子放学后到休息前的这部分时间。
每天的任务除了辅导完成小朋友的家庭作业,更重要的是给予孩子深度陪伴,在日常生活中,对小朋友的行为习惯、言行举止中做出正确引导。简单概括,就是在陪伴孩子吃喝玩乐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人。
(工作期间陪伴小朋友)
这种吃吃喝喝、玩玩闹闹就能拿到高薪的职业,感觉像是天上掉馅饼,怕不是个骗子?
当我查询很多资料深入了解后,发现这种工作在国外早就已经有了。国内高端家庭教育市场还是一片空白,人们更了解的是住家老师、住家保姆这种,对基础教育专业性相对较低的工作。
当然,高端家庭教师对求职者的要求更高,不仅要英语流利,还要懂教育、懂儿童心理学等,会小语种是加分项。
我决定挑战一下这个新兴的职业,却遭到父亲强烈反对,他认为我没有追求,花光嫁妆钱出国读名校硕士,回国竟去富人家做保姆,简直是资源浪费。
父母虽然不赞同,却也没有阻止我去做这份工作。我跟父亲立下誓言,即便是去做“保姆”,也要做到这个行业的最顶端。
(陪伴客户家小朋友)
在客户家里,其他家庭成员非常尊重我,不会颐指气使的让我做这个干那个,我只需要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
我本身非常喜欢孩子,又做过英语专业老师,在辅导小朋友时能因材施教,很快能和孩子们同频。入职没多久,孩子们已经非常信任我。
工作半年后,褪去了初入职时的新鲜感,即便得到了周围人的认可,但我却越来越不开心。我从事的这个新兴职业,很多人不了解,它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体面工作。
看到同学们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做着老师,取得了或多或少的成绩,我的职业都不敢拿出去说,即便说了,也不被人理解,并且没有同事,没有可以分享和吐槽的人。
我陷入职业怀疑,工作状态也不好。
(在网络上分享我的工作日程表)
老板常年在国外,时常需要电话汇报工作。一次汇报工作的时候,老板听出了我的情绪异常,详细询问我的情况后,他鼓励我把自己的工作内容分享出去,让更多人了解我的工作,也能寻求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我采纳了老板的建议,开始在网络上科普我的职业。
没想到我的科普贴得到很多人关注,引起人们大量转发,并吸引了很多媒体来采访报道。
大家很好奇,一个“保姆”,怎么能每天工作时间这么短还能拿这么高的薪水?工作期间竟然不做家务?工作内容基本都是陪孩子玩?
通过科普和报道,大家对高端家庭教师有了一些基本认知。有些机构和投资人,在看过报道后联系我,想跟我一起合作,把这个职业产业化。
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同后,我不再自我怀疑,也不再对这个职业怀疑,而是想把这个新兴职业做大做强。
在媒体的牵线搭桥下,我认识了在北美专业做高端家庭教育的景涌泰老师。景老师一直想在国内做高端家庭教育,她看过我的报道后,跟我通了一个电话,第二天,我们合伙开了公司。
(工作中的我)
2022年,我辞职了,开始专心做公司。
创业初期,最大的麻烦是先跟人解释什么是高端家庭教师,求职者和客户都没有明确的概念。
有些客户虽然想聘请高端家庭教师,却尽可能的压榨作为老师的剩余价值。比如白天孩子去学校上学,老师还要做些家务活,这样客户才会觉得付给老师的钱没白花。
碰到这种客户,与我们理念确实不符,我会建议他再去其他机构看看,宁愿不做这单,也要坚持维护公司尊重每个教育者的理念。
在网络上做职业科普时,会碰到恶意的攻击,认为高端家庭教师是富人家的寄生虫,打着教育的幌子,拿着高工资每天吃喝享乐。
还会遇到一些求职者,学历还不错,但一听工作内容,认为工作不体面,打心眼里瞧不上这份工作。
每天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相同的话一天要说很多遍,对方还不一定能理解,有时觉得心力交瘁。
(我去看画展)
做公司不同于打工,要操心的方面比较多,合伙人在纽约,我们常常熬夜开会,会开完天也亮了,此时感受到来自内心和身体的强烈疲惫感,就会想要放弃,想着不如回去打工算了。
但最终支撑我走下来的,是收到的大量正面留言和来信。
一类是求职者认为我给他们打开了新职业的大门,让他们有更多就业选择,鼓励我把这个行业规范化。
另一类是有高端家庭教师需求的家长,感谢我给他们的孩子,提供了更好的家庭教育,鼓励我坚持下去。
因为这些鼓励,我让自己不去在意那些负面的评说,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想办法拓宽推广渠道,让更多有需求的高净值家庭,知道并了解高端家庭教师这个职业。
同时,大量招聘和筛选老师,给适合的老师做好岗前培训。老师上岗后,做好客户和老师之间的沟通。
经过不懈的努力,公司逐步进入正轨,有了稳定的员工和客户群,订单激增。
我成功兑现了当初跟爸爸立的誓言,如今公司已经在国内做到这个行业的最顶端,2022年半年的业务额就已经达到380万,早已赚回来我出国留学的费用。
(生活中的我)
现在我希望能把这份事业继续做下去,把这个职业规范起来,以便服务更多有高端家庭教师需求的家庭。
在我的观察中,富人家的孩子,更像城市里的留守儿童,他们同样需要高质量的陪伴。
与此同时,在教师行业内卷越来越激烈的当下,我也希望自己能为更多业务和专业能力强的老师,谋得更多高薪资待遇的工作。
谚语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刚毕业和就业不顺利的高学历年轻人,能正确看待每一行的工作,不只是体制内的工作才体面,也不只是体面的工作才值得投简历去争取。
爱一行并深耕其中,都会做出耀眼的成绩,都值得被尊重。
【口述:杨千话】
【编辑:寳素兒】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真实人物采访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17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