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指南

美国有世界上最全面最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大学总数约有4000所左右。美国的大学一般是分成大学(University)、文理学院(LAC,Libral Arts College)以及两年制的社区大学。下面小编为您介绍一下“美国留学如何正确择校”。美国择校:名校不一定最适合美国大学的多样性美国有世界上最全面最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大学总数约有4000所左右。美国的大学一般是分成大学(University

美国有世界上最全面最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大学总数约有4000所左右。美国的大学一般是分成大学(University)、文理学院(LAC,Libral Arts College)以及两年制的社区大学。下面小编为您介绍一下“美国留学如何正确择校”。

美国择校:名校不一定最适合

美国大学的多样性

美国有世界上最全面最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大学总数约有4000所左右。美国的大学一般是分成大学(University)、文理学院(LAC,Libral Arts College)以及两年制的社区大学。

大学提供综合教育及专业教育,一般设研究生院,有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之分,私立代表有著名的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等,公立代表有加州伯克利,密歇根大学,弗吉尼亚大学,伊利诺伊大学等。

文理学院主要提供通识教育,培养通才,规模小,学费高但奖学金也高,一般不设研究生院,只提供学士学位的教学。好的文理学院比综合性大学还难进。代表有阿姆赫斯特学院、威廉姆斯学院、明德学院、韦斯利女校等等。文理学院更注重学生的教育,而非科研。

社区大学完成2年学习后,授予副学士学位,此学分被四年制大学承认,可以转到四年制综合性大学继续攻读学士学位。社区大学也分为两类,一种为学生转入4年制综合大学继续学习做准备,另外一种是专门提供领域的职业培训。

归根到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学校才是最重要的~

“名校”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择校因素多

在选择美国留学时,选什么样的学校,选何种热门专业,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未来的就业方向。但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择校时切忌盲目跟风,而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量体裁衣。事实上,学校与专业要因人而异,不见得读名校或者热门专业就好。

为选择名校而放弃很多别的东西,比如大到专业、兴趣爱好,小到校园环境、所在城市繁华程度、消费状况等等,是非常不值得而且没必要的。其实,比起学校的名气来讲,选择一个你喜欢且有前途的专业,城市的消费水平你承受起来不困难,生活快乐与否……这些因素更为重要,这些都决定着你是否能顺利完成学业。

名校竞争激烈

名校从历史的沉淀到学术的氛围、师资力量来讲,肯定有其优越性。一般说来,名校的学生整体素质高,学习气氛浓厚,名校的环境、师资、学科优势和未来的发展空间是普通院校无可比拟的。但名校竞争激烈,入学已经不容易,要想取得奖学金难度更大。所以,除非你有足够的实力,否则很容易在激烈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很多人实力有限,甚至根本达不到学校的要求,打肿脸充胖子,非名校不上,还美言之:磨练人生意志,奋发图强。制定自己根本达不到的目标,实在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和金钱,毫无任何意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希望我们的学生在条件许可、尊重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再去选择那些“名校”。

美国学生如何择校?

对比中国学生削尖了脑袋往名校里钻,美国的学生在择校时就更加理性。学生不会因为名气大而去上哪所学校,而往往考虑很多其他因素。例如离家的远近、校园的环境、师生人数的配比、老师讲课及辅导是否能顾及到自己、是否有自己喜欢的社团活动、能否有更充分地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图书馆是否是自己梦寐以求的,甚至学校食堂的饭菜是否可口、宿舍是否舒适都是他们考虑的。

家长们在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大学时通常会被一条定律所左右,那就是你读的学校名气有多大,你毕业后的工资就有多高。因此,家长们尽可能地尝试一切方法,力争将自己的孩子送入最好的大学。他们觉得,就算现在他们为自己孩子所付出的学费高昂,这也是在为孩子未来的高工资打基础。但是,这条定律并不是永远正确的,这可能是一个误区,其他的影响因素也有很多。如果大学生一味盲目地遵从它,他们在毕业进入社会后所要承担的压力要比普通学生要多得多。

家长们应该明白,即使孩子进入了理想大学,这并不能保证他们攻读理想的专业。在某些大学,热门专业往往招生人数有限,这就意味着即使是被学校录取,还需要再次面临专业选择。基础课程的人数通常在录取过程中占据很大一部分的比重,所以学生们需要根据大一大二的基础课程成绩,估计自己被热门专业录取的概率。

此外,很多学生热衷于获取某一学校的大学文凭,是因为它能成为更好的研究生项目的敲门砖。有人选择读文科,认为这会为以后攻读法学打下基础,因此学生并不是特别关心在本科阶段能在那个领域学到什么知识,浪费了许多大学四年的宝贵时间。

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经济压力只是家长和学生负担的一部分,学生的精神和心理压力不容忽视。在竞争性强的院校里自然佼佼者云集,许多高中时期的尖子生会发现自己竟处于中下游水平。这种心理上的适应与调整才是最困难的。

所以,学校是否能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融入新群体,体验全新的校园生活等,这种精神上的益处远比大学毕业后的经济回报有效得多。最终,择校还是要基于学生的天资条件,兴趣爱好。家长应该评估的就是进入一所大学会对学生的未来产生何种现实情况和身心健康的影响。而如果你的本科学校并不理想,你也可以经过一番努力本科转学,或前往美国名校就读知名学校的研究生项目。

那些所谓的全美大学排名只是一个参考,排名好不代表一切都好,美国学生更注重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是否惬意,也更注重把自己的时间和金钱用在最有利于自己发展的阶段,一路辛苦读名校并不是大多数美国人所愿意选择的求学之路。

以上就是关于《择校指南 | 美国留学如何正确择校?》介绍,爱思学留学,您的出国规划师,欢迎咨询预约,weixin同名。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删文请联系管理员。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lerks.com/14012.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6月 10日 下午4:49
下一篇 2023年 6月 10日 下午4:49

相关推荐

  • 美国放宽签证限制,为何迟迟等不来中国留学生?留学生:几点原因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所生存的地球似乎是“生病”了,从最开始个别国家报出传染病,随后全球都开始出现类似病例,因此各个国家都限制了对外的开放政策,专心处理好本国的传染病事件。美国放宽签证限制,为何迟迟等不来中国留学生?留学生:几点原因。而随着疫苗的出现,很多国家也都逐步向好,恢复了以往的生活节奏,在四月底的时候,美国也是宣布了留学等旅行签证的限制,恢复了中国、巴西等国家的留学生以及相关赴美工

    留学咨询 2023年 5月 31日
    3600
  • 崇洋媚外!“单纯”女留学生上当:和人同居导致怀孕,被抛弃!

    作为一名留学生,求学的生活注定不会平凡。但有时候,某些人所做的事情会超出人们所接受的范畴。去年,我的一个朋友遇到了一个很不愉快的事情。她是一名年轻而单纯的女性留学生,对人友善和信任,可能正是由于这种天真的性格,才会让她成为一个不幸的牺牲者。他的不负责任也带来了一个很不要的后果。一天晚上,我朋友意外发觉自己怀孕了。她看小李求助,希望他能帮助自己一起度过难关。但是,小李开始对她避而不见,电话不接,短信

    留学咨询 2023年 6月 11日
    5100
  • 曝某网友给日本来华留学生道歉:“很抱歉,让你遇到这样的中国”

    日前,因日本正式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反对。中国民众对此也是极为愤慨。中国还宣布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而日本政府面对国际社会的质疑,并没有歉意,反而一再诡辩称排放的核污染水是安全的。此外,日本外务省还砸下700亿日元公关费用,用来美化自己的核污染水排海行为。日本驻华大使馆8月25日在日文版页面发布声明称,因不排除发生意外情况的可能性,请大家注意:如无必要时不要大声说日语。日本驻华大使馆发

    留学咨询 2023年 9月 1日
    700
  • 留学香港热潮持续,内地生报读自资院校人数急增

    内地高考已结束十多天了,就快要出成绩了,考生们是不是都在畅想要去哪所大学呢?而香港高校越来越受内地生欢迎,除了传统的八大院校,另外3所自资院校也收到许多内地生的申请——都会大学、恒生大学和树仁大学早前获国家教育部及香港教育局批准,于2023/2024学年起,提升全日制经本地评审自资本地副学位及学士学位(包括衔接学位)课程的内地、澳门及台湾学生人数限额,将由不多于上一学年相关课程总学生人数的10%,

    留学咨询 2023年 6月 21日
    2600
  • 中国留学生在韩国遭殴打?中方领事保护部门出马了

    在韩国选手黄大宪夺得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500米项目金牌之后,韩国举国欢庆,甚至文在寅总统都向其表示祝贺;然而,当韩国代表队由于犯规而痛失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金牌时,韩国一些民众就愤愤不平。在韩留学生遭殴打针对中国队获得短道速滑1000米项目的金牌,韩国网友竟称“中国从韩国手中偷走了1000米项目的金牌”。在网络舆论的引导下,韩国民众的民族主义迅速发酵。在这种情绪的带动下,韩国国内年轻人的反

    留学咨询 2023年 7月 21日
    19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2023082320290175

微信好友请说明来意!

谢谢合作接受咨询范围

1:F1留学生身份恢复

2:留学生名校保录取

3:快速一年本科 等等

联系微信
易哲教育以教书育人为原则为莘莘学子提供留学申请、F1身份恢复、国际名校直录取、留学紧急应对等免费咨询服务!微信:YizheUS